关键词 |
吴康瓷器拍卖成交价格,吉林吴康瓷器,吴康瓷器拍卖成交价格,吴康瓷器如何鉴定真假 |
面向地区 |
吴康字季铭,安徽泾县人。幼年家道拮据,13岁经人介绍,从师于邓必诏学画瓷上人物肖像。他资质聪敏,勤学苦练,16岁试制成功彩色瓷板画像。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近师王琦等陶瓷名家之技,远师古今中外丹青名家画风之长,所绘肖像传神逼真。1959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全国民盟委员,江西省政协委员,是中国陶瓷肖像画的一代宗师。其子吴锦华也是一位的陶瓷艺术家。
据了解,吴康先生是景德镇瓷上肖像画名家,一生专注瓷上肖像画,技术,艺术造诣很高,对后世影响广泛,是景德镇瓷上肖像画承前启后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曾多次作为国礼馈赠外国政要和国际友人。1959年,吴康先生被景德镇市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1949年以来,特别是1957到1965年,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艺术陶瓷发展较快。1966到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阻碍了陶瓷艺术的正常发展。“文革”后期,陶瓷艺术创作开始复苏,但设计人员的作品要经过“工农兵三结合小组”的严格把关审查,基本以“八个样板戏”作为人物形象创作的模型,形成了概念化的定制。这样,“文革”期间的陶瓷作品,就失去了地方艺术特色和陶塑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相反,也就在这特殊的十年岁月里,出现了一些的具有特历史时代风格的“文革”陶瓷,很多反映“文革”特色的作品,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文革”陶瓷也因此而成为现今博物馆和收藏家的新宠。
这里要提醒人们注意的是,由于认为“文革”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故新仿“文革”典型器物的瓷器较多,但这类现仿石湾陶器神韵、气质、感觉都较差,从色彩、内涵上都不够真实贴切。离开那个时代或者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再塑,无论如何其神韵、内涵都不够真实。因此,提醒收藏家注意的是,鉴别真假“文革”瓷,要着重从作品的内涵也就是我们认为的艺术神韵的角度去衡量更准确。
瓷器是一种无声的诉说,是年代思想精华的凝练,仿佛一尊梅瓶也是一个立的世界。那些故事,那些经历,都在回首间婉转地倾诉。树一帜的“文革瓷”,我们透过时间,回顾六七十年代的蹉跎岁月
时代感触打动人,“文革瓷”的主要表现内容就是中国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情况,时代生活气息强烈,对于从那个时期过来的人来说是一种生活经历的象征,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怀旧情绪,再加上特时期特的价值,很容易就勾起了他们的收藏欲望,一时间社会价格水涨船高,掀起新的收藏浪潮。